沉降的原因
沉降是由于結構荷載差異太大,會出現不均勻的沉降,引起結構的變形,使結構的內力發生變化,在薄弱的部位就會產生沉降。也有可能是基礎下地質構造不均勻,溫度和地下水的變化。季節性的變化一般出現在冬季的地基凍脹,這些原因都會出現沉降變化。
如何對物體沉降進行智能化監控
中海達在安全監測領域有著多年的技術經驗,對監測物體進行24小時全天候監測,有助于及時發現隱患。在露天礦邊坡監測、尾礦庫安全監測、采空區地表沉降監測等監測領域處于國內領先的技術水平。
項目使用“監測云”基于監測物聯網平臺、監測運維平臺、通用數據處理引擎、監測預警系統面向行業安全監測的一體化架構平臺,具備對北斗高精度定位設備的數據采集、傳輸、審核、查詢、統計、管理、專業數據分析和WebGis展示服務的SAAS云平臺,既能自動預警,也能遠程發布預警信息。
▲中海達監測云平臺
觀測點該如何部署
根據《建筑物沉降觀測方法》DGJ32/J18-2006和《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07的要求,沉降觀測點應布設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變形特征的點位,砌筑小陰井加以保護,宜選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轉角及沿外墻每10~15m處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層建筑物、新舊建筑物、縱橫墻等交接處的兩側,不同地質條件、不同荷載分布、不同基礎類型、不同基礎埋深、不同上部結構、建筑裂縫、后澆帶、沉降縫和伸縮縫的兩側,人工地基與天然地基接壤處及填挖方分界處;
3.寬度大于或等于15米,或寬度小于15米但地質條件復雜以及膨脹土地區的建筑物的承重內隔(縱)墻設內墻點,以及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結構體系的樓、電梯井和中心筒處;
4.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處;
5.多層砌體房屋縱墻間距6~10米橫墻對應墻端處;
6.框架結構建筑的每個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縱橫墻軸線上,以及可能產生較大不均勻沉降的相鄰柱基處;
7.高層建筑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對應盡端處;
8.鄰近堆置重物處、受振動有顯著影響的部位及基礎下的暗濱(溝)處;
9.重型設備基礎和動力設備基礎的四角、基礎形式或埋深改變處以及地質條件變化處兩側;
10.對于電視塔、煙囪、水塔、油罐、煉油塔、高爐等高聳構筑物,應設在沿周邊在與基礎軸線相交的對稱位置上,點數不少于4個。
在控制點與沉降觀測點之間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并在架設儀器站點與轉點處作好標記樁,保證各次觀測均沿統一路線。
觀測點是沉降觀測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說它是沉降觀測的基礎,它直接影響到觀測數據能否反映出結構物整體沉降趨勢和局部沉降,所以應該合理布設沉降觀測點。
助力新型基礎測繪建設
掌握一手行業動態
中海達攜最新技術成果及行業解決方案 集中亮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