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白皮書。白皮書指出,經過多年發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面向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與授時服務的重要新型基礎設施。北斗應用廣泛,可通過智能手機、車載終端、穿戴設備等應用產品全面服務于交通、電力、消防、民生等領域。
中海達深耕衛星導航產業,積極響應國家北斗政策號召,以北斗技術賦能鐵路生產安全。中海達推出的鐵路上線作業安全管理系統解決方案應用在鐵路上線作業人員安全防護、鐵路災害監測等領域,可大幅降低上線作業人員傷亡概率、顯著提升上線作業安全技術水平、有效提高智能鐵路運輸生產效率。
挑戰
人車位置不精準:駐站/司機看不見線上作業人員位置,作業人員無法掌握來車信息
作業安全保障弱:作業人員未自動關聯作業計劃,違規作業難杜絕
災害監測不智能:監測信息精準度低,未形成全天候全覆蓋的事前預警分析系統
運輸效率待提高:無時空服務基準,缺乏運輸過程共享機制
解決方案
中海達基于“北斗高精度+地理信息”技術,采用“云+端+圖+網”的系統架構 ,構建“人-車-地”三位一體的人員作業安全防護體系,有效提升了鐵路作業人員安全管控技術水平。

云(北斗監控監測平臺)


可視化管理:實時顯示作業人員厘米級位置,播發預警信息,導出統計報表
作業計劃管理:作業計劃智能識別和自動導入,精準生成天窗防護區域,作業計劃查看與更新、作業計劃發布與簽收
預警管理:系統平臺自動預警、人員作業違規預警、人-車管控雙向安全預警、行車前方自然災害預警
端(北斗定位終端)

圖(二三維高精度地圖)
▲鐵路二維圖
▲鐵路三維圖
全要素顯示:股道、通道門、站界、道岔、絕緣節、轉轍機、警沖標、盡頭線、信號機、護網等設施分布
網(北斗地基增強網)

定位精度:實時厘米級,事后毫米級
覆蓋范圍:單基站覆蓋半徑15-20公里
可用性:終端數量可接入100萬+;星基與地基融合,實現作業區域高精度信號覆蓋
應用場景
普鐵(工務+電務)

點內防護:提前進入天窗/通道門、滯留作業區域、超范圍作業自動雙向報警
點外盯控:實時追蹤作業人員,下道避車有效確認
一體化終端:智能集成對講+定位+拍照+視頻小型化終端,減少現場作業負擔
高鐵(工務+電務)

計劃導入:作業計劃智能識別,一鍵導入生成橫道圖,可視化區分作業類型及區域
作業管控:智能雙向關聯人員、機具、地點、時間信息,一鍵導入,千里設防
作業統計:自動統計進出地點、時間、圖片、視頻、軌跡及違規信息,智能生成作業報表
供電

近電防護:結合作業計劃生成三維天窗,劃定空中禁入區,有效防范登高作業觸電風險
智能安全帽:安全帽集成高精度定位+音視頻+對講功能,減少現場作業負擔
接地線管控:接地線掛接精準定位并系統表示,避免漏掛、漏收、掛錯等作業危險
人-車安全防護

調度/防護:實時掌握作業人員及車輛位置
作業人員:實時掌握機車進路信息,可提前下道避讓
作業司機:實時掌握前方作業人員侵限信息,可提前避讓
行車安全:調度和司機可掌握前方風、雨、雪、視頻及滑坡監測等信息接入,提前避讓
應用場景


目前,中海達鐵路上線作業安全管理系統解決方案已在國內多個鐵路局推廣應用,獲得了客戶的一致好評。未來,中海達將繼續推動北斗在鐵路行業的深度融合應用,為智慧鐵路貢獻科技力量。
撰稿/滿天星云 編輯/張慧敏
助力新型基礎測繪建設
掌握一手行業動態
中海達攜最新技術成果及行業解決方案 集中亮相






















頂部